查看原文
其他

碎碎念

Giota 知酒僧 2022-05-06

欢迎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“知酒僧”。


不知道写点什么好。


有日子没喝酒了。咳嗽和炎症之下,我不得不与头孢相伴,有一天忘记服药一事,喝了点酒,好在命大,所吃的头孢种类不在与酒精发生双硫仑反应之列,不然头七都过完了。


一旦不喝酒就提不起写字的欲望,偶尔想说点支离破碎的话,但也仅存于那个瞬间,过了那个节点就不大记得了。


前天是我的农历生日,头孢停了几天了,晚上和老婆开了瓶红酒,我对红酒的理解远不如白酒,虽然我也买了点红酒扔在了地下室,时不时喝点儿,但还是更习惯喝白酒。


喝完酒在知乎写了条想法,闲扯了几句,朋友圈也收到了很多生日祝福,再次感谢!


这两天要恢复喝白酒了,想试一些冷门的小众酒,但大概率不会写出来,这也是尴尬的地方,觉得酒好了,会被认为是托,觉得酒不好,会被认为是抹黑。


喝起酒来,甭管什么香型都是千人千面。同样的酒,在不同人在嘴里、胃里、鼻子里会喝出、尝出、闻出不同的味道来。不必固执己见,也不必轻信人言,喝自己喜欢的酒,不要被任何人带了节奏。


哪怕是同样的酒,在不同的环境和氛围下,同一个人的体验也大相径庭。


譬如说同一款酒,品酒和喝酒也会有着迥异的感受。品酒时是安静的,一个人慢慢地品尝,仔细感受难以捉摸的差异。喝酒则强调气氛,只要感情有,喝啥都是酒,但喝啥又都不如喝酒,即便是款不值一提的酒,若是氛围烘托到位了,吞咽下去似乎也没那么费劲。


品酒也不太容易过量,郁金香杯里倒一点儿,咂摸咂摸滋味就可以了。喝酒则很容易超标,喝高兴了根本不在乎杯子里装的是什么酒,疯狂拎壶冲,动不动就喝大了。从饮后体感来说,少量摄入的品酒是不准确的,只有喝多了才能真正感受到。可惜不能为了试酒日日醉。


以我自己的感受来说,有些酒对比着喝和单独喝也截然不同,哪怕是排天梯图,也不敢保证每一款的位置都和我品鉴时的体验一模一样。


比如ABC三款档次差不多的酒,对比着喝甚至会出现A>B、B>C、C>A的情形来,这该怎么摆放位置才好呢?


当然,以上所说的这些并不是好赖不分,差距大的好酒和劣酒再怎么喝也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混乱。国窖和五粮液谁更好喝兴许还称得上见仁见智,但你再怎么盲品也绝不会得出头曲比国窖好喝的尴尬结论来。


其实我也不是一开始就很会喝酒,我喝酒喝的比较早,读书时就声名远播。那时候年轻气盛年少轻狂,仗着一身喝酒的功夫飞扬跋扈,经常一个人挑衅别人两个宿舍。当然,我也是有所仰仗的,我的室友是我的强力后援。


在那个年纪,并不以从餐馆一路吐回学校为耻,后来我再也没有那么豪情万丈地喝过。


我在2019年《酒之趣》一文写过两段喝酒的经历,在那个年纪喝酒,我是真的不懂酒,更像是要证明自己能喝。


实习的时候也时不时喝酒,有次和一个老外客户在酒吧喝到烂醉,他娘的德国人太能喝了,啤酒当水灌。当时老板也在,他是个儒商,笑眯眯地看着我喝,他说他以前也这样。事后别人跟我说,说我喝酒的样子太有意思了,她这辈子都没见过我把英语讲得那么流利。


我没有在那继续做下去,打算离开的一天,老板下班后把我喊到他的办公室聊了很久,至今想来也很感念,他竟然有兴致听我聊了那么多不成熟的想法,希望我留下来,并给了我很多建议。甚至聊了很多私事,他对我是很喜爱的,但我确定不是因为我能喝。


这也是我从他身上学到的一个优点:耐心地听别人讲。但我的修养不够,假如遇到当年的我,我依然是没有耐心听下去的。


时间匆匆而逝,毕业后来到了上海,进了互联网行业,这行不太需要喝酒,起码不需要喝应酬酒,朋友隔三岔五聚一起喝点儿是常态。慢慢地对酒有了新的认识,能喝,也有点会喝了。


直到2015年进入了休息状态。


人闲下来了就得找点事情做,用以打发时间。酒重新被拾了起来。也参加过一些线下酒友聚会,但我这人懒,不愿意跑远了,往往是在周边小聚,喝了很多的酒,见过很多的人,有些酒已经不记得了,有些人也不记得了。


假如有人问起某款酒来,我有时候能想起来,有时候会恍惚,记不得当时喝酒的感受和细节了,只能凭感觉说一说。喝的越多,印象深刻的时候越少。


我以前喝酒喜欢怼一个老大哥,他能喝点儿,但从不贪杯,是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,每次也只有我在场才能让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多喝几杯,时常被我缠得没办法:好好好,我喝我喝。


后来的很多年里一直没有一起喝顿酒。他离去已经快两年了。


许多人喝酒对香型很依赖,有人是真的喜欢某个香型,但大多数人纯粹是跟风,别人说什么酒好,他就跟着喝什么酒,乐此不疲。


有个酒友,酒龄不长,曾酷爱酱香,私房钱换了大量茅台酒,并坚信自己是真正的酱酒爱好者。后来也跟着尝试了各式各样的浓香酒和清香酒,自打我拿汾50给他开了几次光,已经投身清香怀抱,以前觉得喝汾30会有的塑料味也不见了。也欣然认为一些优秀的浓香酒比茅台好喝了。


我从来不认可“浓香尽头是酱香,酱香尽头是董香”这种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观点,要说其中还有点什么说得过去的道理,无非是口味越喝越重罢了。事实上所有的酒殊途同归,最终吸引你的绝不是香型和品牌,而是厚重的酒体,醇和的口感,怡人的回味,舒适的体感……至于香气有多浓、回味有多长,根本就算不得优缺点。


在《聊聊近期喝过的酒,普茅、汾酒50年、青花郎等》我曾形容为:任何一款优秀白酒走到极致都会聚到同一条巷子,不过是门头号牌不同罢了。


我是“产区论”的反对者,这种论调是人为挖条护城河,作为消费者为此摇旗呐喊属于失了智的行为。为什么酱香非要向茅香看齐?为什么浓香非要向泸香看齐?不同的风土、气候和环境本就该酿出不同风味的白酒来。


除了讲故事,酒厂的历史其实也没那么重要,更不是产出优质白酒的必然条件。喜欢讲光辉历史的人,往往是现今不如意,谁家祖上没曾阔过?一个酒厂不去讲自己的产能、储备、技术、酒质,一个劲地念叨历史有何意义?想喝点好酒罢了,又不是去掀棺材板。


但很多人愿意买历史的账,动不动就几千年的酿酒史。即便一切皆真,但那些考古出来的历史和如今的酒厂有几分血缘?


哪怕是四大名酒、八大名酒,如今的酒和当年的酒还一样吗?


真正品评一款酒好不好,不要去看那些专家签名的品评语,在那些品评语里,你几乎看不出张三和李四有什么差别。最好的方式是盲品,拿五花八门的酒,编个号,挨个喝下去,排个名,最后再揭晓答案,我估摸着得有九成的结局会让人大跌眼镜。


白酒的用途有很多,可归根结底只是瓶酒,千万不要当祖宗供着。自喝追求性价比,喝自己真正喜欢的酒,应酬讲究面子,选贵的,选认可度高的,不要听那些故事。


好在酒厂故事讲过火了也遭人嫌,就如前段时间的听花酒。又是太上老君,又是昆仑山,又是神仙写字……连“听花酒不是我们做出来的,这是上天给饮者们的一个巨大恩惠。”这种话都能掰扯出来,我自认为我是个不合格的“饮者”,只好永远拒绝他们这个来自上天的“巨大恩惠”了。


听花酒也是运气不好,生不逢时,没赶上“好时候”,你看那些老牌名酒曾经编撰的故事多么深入人心。


我喜欢喝的酒款很多,几乎遍及所有香型,口粮酒也不局限于某个品种,虽然整体来说爱喝的酒款价格较高,但也十分注重性价比,有些酒的价格一旦脱离了实际,脱离了我所理解的范围,哪怕我很喜欢,也不愿意再去买来喝了。所有的酒款都不是不可替代的。


在走进酒坑后,为了试更多的酒,也不断向下兼容,这样就不能完全以自己的喜好来选酒和比对了,便引入了同价位同档次的酒作为参照对象,天梯图的酒款位置也由此得来。


酒款试的越多,惊艳的时刻越少,很难找到以前喝到好酒时溢于言表的兴奋之情。


尽管我写的文章把一大批人带进了白酒坑,很多人私信我,很开心地表示我把他们带进了沟里,但一直没能把身边的人培养出棋逢对手的感觉来。一起喝酒的朋友可以化身酒蒙子,比我能喝,可每次都坐那听我吹牛,讲过的酒知识他们压根记不住,等遇到问题了再来问我,如此反复,很欠扁。


欢迎、感谢关注知酒僧,祝好!


延伸阅读:


2022年2月白酒购酒指南:“热”是潮流,不是趋势

不靠谱年终总结:坐井说天阔

口粮酒怎么选?有哪些良心口粮酒?

白酒的一线、二线、三线品牌分别都有谁?

勘误:关于“跨香型天梯图”的低级错误

这次,是没有喝酒的闲扯

飞天茅台与小批量卡慕的单挑


如果您喜欢知酒僧,喜欢这篇文章,请帮忙点个“赞”和“在看”,谢谢啦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